您的位置:首页>栏目首页 > 纺织 >

横断山地衣科考日志丨秘境寻踪

2023-06-26 08:09:15    来源:中科院之声

编者按:千山之巅,万水之源,巍巍青藏高原,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与气候,孕育了万物生机。为揭示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的组成,中科院之声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任务五“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联合开设“秘境寻踪”专栏,在这里,我们将跟随科考人员的脚步,向地球的第三极出发,深入人迹罕至之境,探寻隐秘生灵,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共同守护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


(资料图片)

2023.06.01

当知道要加入到王立松老师课题组横断山 科考 队伍中的消息时,我的心情无比激动,因为对于一个药物化学方向的研究生来说,这样的机会非常难得,因此我也倍感珍惜。

5月30日,我们一行人从昆明出发,车子从白天开到黑夜。经过一个下午的路程,我们终于抵达丽江官房大酒店。来到这里,是为了参加二次科考任务五的学术研讨会。第二天,我有幸听到了各位大佬们的报告,学习的同时也在感叹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是多么的重要。一个个生灵在大地母亲的孕育下焕发出勃勃生机,茁壮成长,同时也回馈着大地母亲,给予我们人类生活的需要与美的感受。然而许多生灵还没等我们去认识和了解,就被我们人类自己消灭,这是何等的悲哀!就如王立松老师在报告中所提到的,许多地衣新物种还没来得及去发现就已经被我们人类吃掉。

感受完丽江的美,我们便开始了真正的横断山科考之行,开始了探寻地衣之旅。地衣(Lichen)是藻类和真菌共生的复合体,能够在荒漠、高山、冻土等恶劣环境下生存,同时也是环境监测的“晴雨表”。它们看起来是那么的不起眼,却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6亿年,是大自然中的长老,也是历史的见证者。

今日出行的目的地是美香奶酪厂,位于云南省香格里拉市。一路上风景绝美,白云映在天边,雪山若隐若现,山路蜿蜒盘旋,牦牛低头食草…和谐又美妙。第一个工作地点位于山路旁的高山深处。随着海拔的逐渐上升,桃儿七与高山杜鹃开满山坡,惹得蝴蝶争相飞舞。随处可见的牛皮叶( Sticta )与青山为伴,风景异常独特。采集完重要标本后,我们便马不停蹄赶往下一个工作地点。过独木、淌溪水、爬山坡,只为了与可爱的地衣相见。一天的工作下来,到奶酪厂时已将近晚上九点,大家围着餐厅圆桌坐下,喝着香喷喷的酥油茶,回忆起了白天的所见所闻。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随风摇曳的长松萝( Dolichousnea longissima )。它们依附于树皮生长,呈丝状悬垂,黄绿色的长线条缠绕在一起,有的长出明显的子囊盘,在阳光的照射之下格外养眼,仿佛也赋予了树木别样的生机。我拿出手机记录了它们的生活,也定格了大自然中的美好。

长松萝(Dolichousnea longissima)

桃儿七(Sinopodophyllum)

2023.06.02

经过一晚上的调整,大家都满血复活,早餐来过一碗热腾腾的面疙瘩汤后,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第一个工作地点位于无底湖附近的森林里,向上望去是一棵棵拔地而起的冷杉,向下看去是一片蓝绿色的湖水,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心情极度放松,高反也不翼而飞了。在这里,我见到了附着在冷杉及云杉树干上生长的袋衣,也见到了基生于岩石上的柱衣,当然也少不了长松萝的身影…每遇见一种地衣都让我欢欣雀跃,每看到一次放大镜下地衣的微观世界就让我觉得它们更加可爱。

去往稻城的途中,我们到了第二个工作地点。此处形状各异的岩石纵横分布于陡峭的山坡上,大风呼呼地刮着,阳光也格外刺眼,这不免给我们的采集工作增加了难度。然而成片附着在岩石上生长的地衣已完全吸引了我们的目光,顾不得环境的险阻,我们迅速拿出工具便开始工作。在这里,我们采集到了用于化学分析的样品——肾岛衣,它们通常含有丰富的萜类化合物,这让我们欣喜若狂,也全然忘记了自己身处于危险的环境之中。

袋衣(Hypogymnia)

柱衣(Pilophorus)

2023.06.03

从稻城出发,途经理塘,最后到达目的地雅江。途中我们见到了冒出山尖的大雪山,山尖下云雾缭绕,似仙境一般,让我们忍不住驻足停留,拍下美美的照片再继续赶路。同时也发出风光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感叹。

值得一提的是,今天终于采集到了用于化学分析的另一个样品——红脐鳞( Rhizoplaca chrysoleuca )。它通常生长在高寒环境的岩石表面,承受着强烈的紫外线和风吹雨打,是极端环境适应性研究的良好材料。

大雪山景观

生长在岩石表面的红脐鳞

海拔3000米,张颖君老师在采集红脐鳞样品

2023.06.04

感受完雅江的风土人情,采集完想要的地衣样品,我们便赶赴下一站——康定。途中一座座布满岩石的大山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在这些大山上我也同样见到了生长在岩石顶端的红脐鳞,也认识到了白雪茶( Thamnolia )和地图衣( Rhizocarpon geographicum )。白雪茶状如空心草芽,长30至70毫米,粗1至3毫米,重量极轻,形似白菊花瓣,洁白如雪,因此得名。雪茶可用作茶饮。地图衣是一种生长在山区岩石上的地衣。该物种呈现出明亮的黄绿色至黄色光泽,与显眼的孢子黑叶状体组成网眼马赛克,形成错落有致的区域外观,状如地图,故名地图衣。它们分布广泛,一般生长在寒冷的地方和裸露的岩石表面。

白雪茶

地图衣

2023.06.05

“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端端溜溜的照在,康定溜溜的城哟……”身处康定城中,脑海里不免自然浮现出这首《康定情歌》。就如歌中所唱到的一样,康定山上骏马奔驰,成片白云笼罩大山,山下湖水静淌,美得无法用言语形容。

今天主要在木格措进行地衣考察。这里地处横断山北麓,属大雪山脉,海拔2600-3780米,具有秀丽多彩的景观,是科考的理想胜地。在这里我见到了丰富多彩的石蕊( Cladonia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十·石蕊》:“其状如花蕊,其味如茶,故名。”石蕊分布广泛,常大片丛生在高山荒漠、苔原及极地的岩石表面或冰雪中,极耐干旱和寒冷。我们在化学实验课上所接触到的石蕊试剂就是从石蕊地衣中提取出来的,遇酸可变成红色。

特别值得高兴的是,同行的小伙伴小靳同学找到了自己要做的肺衣属物种,我也有幸见到了肺衣的“变色现象”——干燥状态下呈暗褐色的肺衣在吸水后变成亮绿色。这是因为它的上皮质里含有过滤紫外线和光合有效辐射的黑色素。肺衣中黑色素的合成会随着太阳辐射强度的增加而增加,适应阴暗的地衣体在风干状态下为灰绿色,而阳光曝晒下的地衣体可以呈暗褐色。这种适应性是为了保护对强光耐受能力差的光合共生绿藻。今日收获满满,总算是不虚此行!

石蕊

王立松老师在拍摄肺衣

2023.06.06

离开康定,来到宝兴,见到了日思夜想的大熊猫,也采集到了梦中猫耳衣。猫耳衣常见于原始森林环境中,在林下较为阴湿的树干、石头或是苔藓表面生长。这次我们所主要见到的就是生长在树干上的猫耳衣。由于猫耳衣是一种子囊地衣,因此通常可以看到圆盘形的子囊盘,盘面为暗红色,它的共生藻为蓝细菌。

猫耳衣

大熊猫

2023.06.07

从宝兴到九龙,途中去到了子梅垭口。一路上岩石密布,车子十分颠簸;云雾笼罩,能见度很低,且天空下起了密密麻麻的雨点,愈加增加了科考难度。到达子梅垭口后,我们穿上所有的厚衣服出去采集标本,可还是被冻成了傻子。不得不说海拔高约4700多米的子梅垭口犹如天然冰箱,站在风雨中手脚瞬间冻得没有知觉,匆匆采集完想要的样品后我们便回到了车内,这才感受到一丝温暖。

在继续赶去九龙的路上,我们停留到一处山脚下进行样品采集,竟遇到了毒蛇出没,害怕的同时也不忘拍个照片留念,也是充实的一天呀。

车窗外大雾弥漫

锦蛇

2023.06.08

由于行程有变,无法去到贡嘎雪山,故在九龙多工作几天。今日的计划是去到鸡丑山附近进行地衣考察。奈何天公不作美,前行路上落起了大雨,我们只好冒雨采集,虽有雨中的浪漫,却给样品采集带来了困难。好在老天爷善解人意,不一会云开日出,阳光照射大地,我们趁机加快采样速度,获得上百份样品,此行总算没有遗憾。在这里我们见到了色彩鲜艳的红雪茶、随风起舞的长松萝、生机勃勃的青蛙皮、以及附柳而生的肾盘衣。更值得一提的是,我们采集到了想要用于化学分析的样品——石耳( Umbilicaria )。石耳多生长在悬崖峭壁阴湿石缝中,别名石木耳、岩菇、脐衣、石壁花,是著名的食药用地衣之一,它所含有的次生代谢产物也是我们重点研究的对象。

红雪茶

长松萝

牛皮叶

肾盘衣

肾岛衣

石耳

2023.06.09

今天真是充实又圆满的一天!来到伍须海,仿佛进入仙境一般,水面波光粼粼,四周被山环绕,云雾腾空而起,人们欢声笑语,巴适得板!

我们刚下车便采到了小靳论文中研究的地衣样品,令我们心情高涨。随着向丛林深处行进,猫耳衣映入眼帘,珊瑚枝独自美丽,散盘衣悄悄生长,地卷成片分布。王立松老师说这些很有可能是新物种,简直令我们高兴得合不拢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是此次出行第一次见到郑听师姐所研究的地衣类群——散盘衣。它圆圆的叶片很是可爱,子囊盘生于叶片正中间,隐匿于溪水旁的湿润苔藓中,很难被人所发现,不过总算被我们找到。采集到一定时间,我们便匆匆赶往下一个目的地,礼物总是留在后面,希望明天有新的惊喜!

猫耳衣

珊瑚枝

散盘衣

地卷

2023.06.10

从西昌到木里的途中,山林为防火全部拉起了警戒线,故无法进行样品采集工作,只能赶路去木里,在木里先行住下,一天的行程就此结束。

2023.06.11

今日的目的地是盐源,由于路程较远,只能边赶路边考察。我们首先去到了香格里拉湖附近,这里的山林植被丰富。漆树高大,杜鹃矮小,冷杉挺拔,栎树美丽,交杂而生。且空气十分湿润,使得地衣在此茁壮成长。值得高兴的是,小靳也在此处也采到了自己想要的地衣物种,总算不虚此行!从山顶返回山脚途中,本想加快速度继续赶路,却不曾想见到了绝美的杯石蕊,故在此停留,为它们拍上了美美的照片,也为香格里拉湖附近地衣考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杯石蕊

2023.06.12

昨晚在泸沽湖附近的民宿住下,早上起来便狠狠地感受了一下泸沽湖的壮观。即使天气不算晴朗,却给这里的景色添加了一丝朦胧美。早餐来过一碗热腾腾的米线过后,我们又开启了返程之行。

路经宁蒗新营盘乡,王立松老师注意到一个小村子,这里依山傍水,空气湿润,特别适合地衣生长,便在此停留,开始样品采集工作。在这里,我们找到了王欣宇老师想要的地衣物种,也见到了结满果实的扁刺峨眉蔷薇。运气不好的是,我不经意间踩到了臭粑粑,王老师和小靳也在爬山的时候摔了一跤,大家哭笑不得,借此开玩笑,就这样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结束了这里的样品采集工作。

由于赶回昆明路程较远,且采集样品也需要花费时间,故我们在宾川先住下,明天就启程回到昆明!

泸沽湖

样品采集

2023.06.13

顺利回到昆明,结束了此次横断山科考之行。

这是一次特别难忘的探寻地衣之旅,让我再次认识到了植物界中的微观世界,好好地感受了一番地衣的多样性。在回去的路上,我和小靳聊起了各自的专业,了解到了地衣研究还需要成系统成体系,也亟待更多研究者去发现新的地衣物种,建立起关于地衣的基因库。地衣的分类中化学成分的差异也是一个重要内容,甚至有的时候起到关键作用,故也需要化学分析工作者的协助。地衣多样性考察与保护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我意识到在这段路上,我也可以尽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科研工作者就是这样,在前行的道路上不断钻研探索,在自己的工作领域里寻求真理,即使前行路上充满危险与挑战,也阻挡不了科研工作者前进的步伐。地衣多样性考察将持续进行,而地衣多样性保护也一直在路上。

感谢王老师和张老师给予我这次机会去感受地衣的美,也感谢师母和同行的小伙伴教会我许多有关地衣的知识。这是一段十分美妙的经历,难忘且有意义,且行且珍惜。

伍须海地衣考察合照留念

参考文献:

1. Solhaug Y G A .Differences in the Susceptibility to Light Stress Between Epiphytic Lichens of Ancient and Young Boreal Forest Stands[J].Functional Ecology, 1996, 10(3):344-354.DOI:10.2307/2390282.

校审:王欣宇

来源: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本账号稿件默认开启 微信 “快捷转载”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其他渠道转载请联系 weibo@cashq.ac.cn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