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栏目首页 > 纺织 >

末伏留意5种病;远离秋燥、防止秋乏有妙招

2023-08-23 12:48:28    来源:今日科学

末伏是三伏天中的最后一伏,俗称秋老虎。此时早晚较凉快,白天阳光依然剧烈,这五种病一定要留意。

末伏留意5种病


【资料图】

1.心血管疾病。末伏时天气闷热,人体容易大量出汗,体内水分流失导致血液黏稠度升高,易发生血栓、心梗、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

而且,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冠状动脉易发生收缩,冠心病的发生风险也相对增加。

2.风燥感冒。风燥感冒是立秋后的第一病,除了有一般感冒的症状(头疼、鼻塞、咽喉肿痛等)以外,还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干”,通常表现为嗓子发干、干咳无痰。

3.秋痱子。末伏时,天气逐渐转凉,早晚温度较低,但日间温度仍较高,暑热仍未完全褪去。出汗量大加上衣物增添不合理等因素都会导致“秋痱子”的发生。

4.中暑。虽然已到立秋,但并不意味着就告别了暑热。伏天人体能量消耗大,免疫力下降,甚至不少人头伏、中伏都没有被暑热击倒,但末伏时却撑不住了。

5.关节炎。立秋之后,一方面暑湿蒸腾,另一方面夜间寒气渐渐袭人,因此极易发生外寒内湿的关节痛症。许多患者夏天对着空调吹没事,立秋过后,电风扇就能把骨头吹疼,要注意关节的适度避风、保暖。

末伏养生三不要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冯淬灵提醒,末伏养生三不要。

不要过早穿上厚衣服

秋天不要过早穿上厚衣服。夏末秋初,多经受寒冷的刺激,有助于增强机体抵抗力。一旦气温急剧下降时,就应该添加厚衣物,一味“秋冻”不但达不到强身健体的效果,还容易冻感冒。另外,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或身体调节功能较差的老人不适合“秋冻”。

不要吃辛辣

立秋后应少吃辛味食物,辛味通肺,助长肺气,若摄入过多,易造成肺气太盛,出现上火、便秘等秋燥症状。适当多吃酸,可收敛肺气、防秋燥。适当补充水分、维生素和无机盐。

末伏清补,以健脾利湿为主。健脾益气,可以适量多吃祛湿热、健脾和胃的食物。芡实、山药、小米等都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扁豆、豇豆、红小豆等豆类,也有健脾益气的功效。

注意:吃扁豆时一定要煮熟煮透,直到颜色不再翠绿为止,否则会引起食物中毒。

不要贪寒凉物 免损脾胃阳

末伏时白天温度仍较高,但早晚气温则明显变凉,昼夜温差逐渐增加。进入末伏时,切忌猛吹空调,过量吃冷饮,以免损伤脾胃阳气。此外,适量户外运动可振奋阳气,促脾气运化,改善胃口。进行户外运动以微汗为宜,切不可大汗淋漓。如果平时经常胃胀、胃痛,更要少吃寒凉的水果或凉菜。

末伏养生三推荐

早睡早起、适当锻炼

中医讲“天人相应”,立秋后,阳气开始收敛、下降,这个时候,应当做好保养阳气的准备。

秋季养生,一定要适当锻炼,早睡早起。适当锻炼可以帮助我们轻松平缓,早睡早起助于我们精气神得到更好的恢复。不过锻炼要选择科学的锻炼方式,不宜过度,主要以修身养性、安定心神为主,例如太极拳、八段锦等锻炼方式。每天尽量在晚上10点半之前入睡,早上6点半左右起床,中午也一定要适当午休,给身体一个调整期,这样才能更好地进入秋季。

远离秋燥

秋天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干燥,末伏过后,空气中缺乏水分,人的身体同样如此,水分大量流失。

关于秋燥,古人在很久之前,就有对秋燥的方法,正是“朝朝盐水,晚晚蜜汤。”

白天可以喝盐水,到了晚上可以喝一些蜂蜜水,这样既能给人们充分补充水分,又是抗拒衰老的小秘方。

防止秋乏

立秋末伏过后,最重要的事情是“秋乏”,在秋天经常会感觉乏困、无力。在这个时候,可以选择用温水来泡脚,以达到活血化瘀的功效。另外,水温可以在40℃~50℃左右,泡到身体微微出汗最佳,还可以选择在水中加入当归、川芎等药材,这样的话效果会更好。(姬薇)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关键词:

相关阅读